第(2/3)页 韩愈也不谦让,自己从随从手里接过自带的大酒壶,让随从出去,斟了三杯酒,一气喝完以后才笑道: “好酒啊!本来今日乐天回京,韩某想写诗相迎,只是乐天的《长恨歌》风头正健,韩某是不敢撄其锋啊,只好到均王府上讨了些御酒来,均王本来不肯,听说是给乐天洗尘才允了。不想梦得要罚我酒,只好先占些便宜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韩愈喝的是玉壶,都笑骂不止,韩愈也不理睬,只是给每人斟上一杯,大家这才不说什么,唯独王建在自己面前摆上了碗,韩愈笑骂一声“杀才”,还是给他斟满了。 这些人都是一时才俊,闻名人物,论官职以杨于陵为最高,是户部侍郎,裴度是御史中丞,韩愈已经升了京兆少尹――原来从河中少尹调为京兆少尹的陈谏调到了江西,刘禹锡,韦贯之,张籍是员外郎,论爵禄陈鸿是上柱国,但在这里都把官职抛到了一边,以文士身份论交,也不要人服侍,自斟自饮,谈论的话题自然也少不了《长恨歌》。 去年冬天,在周至县尉任上忙活完了政务的白居易正觉得穷极无聊之时,刚在长安忙消停了的陈鸿等人来到周至看望他,顺便游玩,玩着玩着就到了马嵬坡,议论起当年明皇贵妃故事,看了老太太之后的老太太出示的贵妃遗物(杨贵妃死后,马嵬坡边老太太捡得几件遗物,靠展览谋生),几人都唏嘘不已。酒助诗兴,想起安史之乱后江山几至倾颓,又想到现在皇上(李诵:嘎嘎~~是我~~~~奸笑三分钟)奋发有为,几个愤青一合计,觉得得把这事写下来警示后人。这时张二公子的故事已经被好事者写成了传奇,流播甚广,给了几人不小启示,当时就推举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配合《长恨歌传》作诗。 写出来以后,《长恨歌传》倒是符合要求,但是最擅长写诗的白居易却把《长恨歌》写跑了题――酒喝多了的白居易本来想写杨贵妃死后明皇的哀伤来警示后来君主,不好好干连自己女人都保不住,结果写着写着就想起了元稹、陈鸿等人都在长安,而自己却在周至待了一年多,委屈一上心,就想起了初恋情人湘灵,苦恋而为家人相阻,有情人不得终成眷属,白居易伤感之下,后半部分基调就全变了,成了现在听到的这样子: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等白居易酒醒之后,才发现自己周围的人两眼灼灼放光,如痴如醉,陈鸿当时就要把自己的《长恨歌传》给撕掉,直念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回长安后,陈鸿立即跑去找元稹,元稹手舞足蹈之下跑去找王建,王建一拍桌子,《春明外史》就专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出了号外,出京已久的白居易再次声动朝野,《春明外史》的号外加印十余次,每次都脱销,喜得王建眉开眼笑。从年底到现在,谁要是手里不拿张印有《长恨歌》的《春明外史》,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由此可见,写作文跑题有时候也不是坏事。 谈到这儿,一桌人又是笑声一片。不过这些人不知道最开心的是李诵,拿到《春明外史》后,李诵哈哈大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