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各有算盘-《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第(2/3)页

    吴元庆明显已经心动,却仍然假惺惺地说道:

    “可是吴叔毕竟为父帅和淮西立下诺大功劳,我这么做,如何对得起吴叔?如何向父帅交待?不是徒让淮西文武部属寒心吗?将来如何统领淮西呢?”

    杨元卿心里不禁暗暗“呸”了一声,连淮西能不能保住都不知道,还想着将来继续统领淮西,做梦吧?不过面上依然是一副焦急的表情,道:

    “我的好少帅啊。大帅和您为了他们这爷三,做的还少吗?可是他们爷三是怎么报答大帅和您的?大帅把申州军事托付吴少阳父子,可是他们父子却一败涂地,连吴元济都被李将军擒获,申州眼下岌岌可危。大帅将骡骑军和洄曲交给董重质,让他辅佐您,还力排众议同意他的用兵方略,可是结果呢?数万将士暴尸荒野,官军步步逼近,连郾城都丢了。这也就罢了,可谁知道竟然会派有刺客来行刺少帅您呢?少帅,眼下虽然不能确定刺客到底是不是吴少阳董重质派来的,但是天下最喜欢养刺客的田季安和李师道和吴少阳父子关系可是不浅啊。他们父子婿三人,丧师失地,恩将仇报,无才无德,若是大帅醒来,只怕也会下令立刻将这三人拿下打入囚车,送往上京的。少帅,你要当机立断啊,为了吴少阳父子婿三人连累大帅少帅还有三州百姓,不值得啊!还是请少帅代表大帅痛下杀手,大义灭亲吧!”

    苏肇也在边上不停附和劝说。实际上只要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怀疑这件事情是谁干的,毕竟这刺杀案做的栽赃手法也太明显了。但是杨元卿和苏肇拿不住吴少诚,却对吴元庆的心里吃了个透。吴元庆所要的,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果然,吴元庆面上显露出了犹豫挣扎的表情,少顷,终于说道:

    “既然他不仁,只好我不义了。为了他们三个,导致淮西百姓生灵涂炭,将士死在荒野,我父子背上逆贼的恶名,真是丧德啊。不说他们了,依二位之见,眼下应该怎么办呢?”

    吴元庆的脸上一副悲天悯人,恨铁不成钢,出于无奈的表情,浑然已经忘记了自己年初亲手做掉那山南来的戏班子的情景。吴元庆戏演的十足,苏肇和杨元卿二人虽然不是来看戏的,也是顺手送了几记便宜马屁,拍完了就直奔主题道:

    “少帅,某以为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中午未到,几骑快马就从蔡州北门驰出,出城共行一段后分道扬镳。其中的一骑快马上,坐着的正是杨元卿。他此去的目的地是郾城的官军大营,而另外一批人的去向是洄曲,董重质骡骑军的驻地。

    郾城。城内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此刻的郾城已经成为了官军的大本营,可是街面上却看不到一个官兵。在原来董昌龄的县衙里,阿迭光颜正和刚从洛阳返回前线的崔群闲聊。崔群道:

    “崔某自洛阳到郾城,一路上没有看见任何士兵扰民的现象,阿迭总管治军之严,不由得不让崔某佩服啊!”

    阿迭光颜道:

    “崔大人过誉了,这不过是托皇上和太子天下的威名,乌总管治军严格罢了。说到治军之严,某倒是极为佩服高相公(高崇文),某当年跟随高相公平西川,那才真是秋毫无犯呢。可惜天妒英才,高相公不得永寿。哦,对了,崔大人,这一招真的有用吗?”

    崔群知道阿迭光颜指的是派出刺客一事,也知道这些武将喜欢的是阵上厮杀,而不是这种暗箭伤人的伎俩,于是笑道:

    “我有十成把握,吴元庆不是吴少诚,他没有那么大的魄力。眼下官军连获大胜,就算是吴少诚眼下能主事,只怕也难免掂量再三。不过总管放心,仗是有得你打得。这二人都是刘尚书推荐的高手,去蔡州的目的是为了挑起吴元庆和董重质的争斗,而不是杀掉他们,不然凭这种手段平定淮西,即使王师屡战屡胜,也不免被人非议。总管要知道,令兄可是凭着三万人对抗西北十数万番兵呢,边关可是着实吃紧啊,如果不是一场大雪,只怕现在已经是烽火千里。朝廷精锐许多都在淮西,陛下的意思是尽快解决淮西问题,不然外敌压境,内乱必然也会蜂起。透露点消息给总管大人,可能薛大将军很快就要调任义成节度使,而平定淮西后乌总管也会迅速回师昭义。”

    阿迭光颜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小声说道:

    “如此说来,魏博和成德都蠢蠢欲动了?”

    崔群叹气道:

    “可不是吗?长安传来消息,淄青李师道和魏博田季安、成德王承宗先后上表,以外敌压境为由请求为吴少诚脱罪,准其前往边地戴罪立功。”

    阿迭光颜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