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裴相公说笑了,满大唐哪里有这样的军队?” 裴土自笑道: “李相莫忘了,这支军队还是李相一手所建呢。” 见众人还是一头雾水,裴土自解释道: “陛下,太子殿下,各位相公,莫非忘了当年裁汰到各地去修路筑桥整修水利的军士了吗?眼下水利大都整修完毕,道路也完成大半,这些人里起码可以甄选出四五万人能用。这些军士多是老兵,只要稍加整训,便能作战。朝廷可以将这些军士重新编制,但是不给番号,也不上战场,只给个团练的名分,把他们布置在洛阳附近和河中一带,平时半军半民,发半饷,如果用得着再发全饷,和其他各军同样待遇。不知可行否?” 见各人都用奇特的眼光看着自己,裴土自心里一跳,匆忙结束了自己的解释。李诵此时已经可以用心花怒放来形容了,如果不是因为太惊世骇俗,他很想让太子替自己抱着裴土自亲两口。天才,太他妈的天才了,这不就是预备役制度么?现代社会里,不,不论哪个社会里,退役的老兵都是国家后备国防力量的最重要部分,战时动员的第一选择。自己居然没想到,居然没想到啊。李诵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道: “裴相公一句话,解了朕一月忧啊!” 其他几人也是纷纷赞扬裴土自。陆贽补充道: “这样集合其他的团练,朝廷起码可以多出十万大军。” 众人闭塞的思路一下子活跃起来。李诵忽然想到了武元衡刚刚说过的话,问道: “武相公,你刚刚是怎么计算军费的,再给朕说说。” 武元衡不知道李诵为什么突然有这么一问,但是仍然把刚刚自己说的话复述了一遍。当李诵听到“??????这样一个月军费就将达到五十万缗。连上民力的调用,军器的损耗,只怕一个月的耗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时,猛地道: “有了,武卿你再说一遍,加上什么一月军费起码在百万缗以上?” 武元衡重复道: “民力的调用,军器的损耗。陛下,有什么不妥吗?” 李诵哈哈笑道: “武爱卿所说的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朕想到,军器损耗会花钱,为什么民力调用也会花钱呢?” 唐朝施行的是租庸调制度,百姓对官府有出劳力的义务,用民力不用花钱,所以李诵这么问。大家也都以为李诵这么问是因为这个,李藩轻轻地为皇帝的无知摇摇头,道: “陛下,调用民力太甚,这样会耽误生产啊!” 李诵却追问道: “朕不是不知道,朕只是好奇,为什么朝廷不给民夫发钱呢?” (全本 ) 第(3/3)页